壓鑄件產生氣孔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問題,但脫模劑環節至關重要。下面我將為您詳細解析氣孔產生的原因、蠟乳液如何解決問題,以及如何正確選擇和使用。
一、為什么壓鑄脫模易產生氣孔?
氣孔主要分為兩類:卷入性氣孔和析出性氣孔。與脫模劑相關的主要是卷入性氣孔。
脫模劑本身產氣(核心原因):
傳統的水基脫模劑主要成分是水、硅油/礦物油、以及各種添加劑。
當脫模劑噴涂到高溫模具(通常150°C-300°C甚至更高)表面時,水分會瞬間劇烈沸騰、汽化。
如果水的蒸發速度過快、蒸汽壓過高,蒸汽來不及從模具的排氣槽排出,就會被高速注入的金屬液(鋁、鎂、鋅合金等)卷入型腔內部,形成卷入性氣孔。
脫模劑成膜不均:
劣質或噴涂不當的脫模劑無法形成均勻、致密、耐熱的潤滑膜。
這會導致局部粘膜,金屬液填充時流動紊亂,更容易裹入空氣和脫模劑揮發的氣體。
模具排氣不暢:
脫模劑產生的氣體需要依靠模具的排氣系統(排氣槽、排氣銷、真空機等)排出。如果排氣設計不良或被堵塞,氣體無處可去,只能被壓入鑄件。
二、耐高溫蠟乳液如何解決氣孔問題?
耐高溫蠟乳液通過改變脫模劑的成膜物質和揮發特性,從根本上減少了氣體的產生。
低揮發份,從源頭減少氣體:
蠟乳液中的主要成分是微米或納米級的蠟顆粒,懸浮在水中。水的含量仍然高,但關鍵的區別在于成膜物質。
噴涂后,水分迅速蒸發,留下的蠟顆粒在模具高溫下會熔融、流平,形成一層極薄、均勻、致密且耐高溫的固態潤滑膜。
這層膜本身不揮發、不分解,在壓射過程中不會產生大量氣體,從而從源頭上顯著減少了氣體的產生量。
優異的潤滑性和脫模性:
蠟膜具有極低的摩擦系數和良好的隔離效果,能有效防止金屬液與模具焊合,使脫模更加順暢。
平滑的脫模過程減少了金屬液流動的阻力,使填充過程更平穩,降低了裹入空氣的風險。
改善模具潤濕性,覆蓋更均勻:
高質量的蠟乳液通常具有良好的鋪展性和潤濕性,能在模具表面形成一層非常薄(通常幾個微米)且均勻的膜。
這避免了因局部膜過厚或堆積,在受熱時產生大量氣體的問題。“薄而勻”的膜是減少氣孔的關鍵。